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月老志最新章节!
假如现在有一本羽族遗留的无上道术,准此修行可以化身鲲鹏之力,上接青天,须臾万里。拿给凡夫修炼,穷年皓首都未必成功。为何?天生没有羽翼。使雏鸡效鹰搏之术,结果定然是化虎不成反类犬,这是很简明易知的事情。
兴周大将雷震子,相传是文王义子,将星下凡。云中子传他本领,让他到深山寻找兵器,结果误食两枚仙杏,须臾化身风雷双翼,生成妖魔之象。看官细想一下,便知道仙杏断然没有变化异相的功效,事实上不过是激发了他的血脉神通罢了。
阎浮世界万事万物都准于太极化生的原理,有侧重而无偏至,单以血脉气力来讲,四灵堪称是界内登峰造极的物种,远非人类所能望其项背,直到在智能一端极力发煌创设出器物之学才彻底掩过四灵。
社会上许多概念常在演变之中,诸如君子、小人、流*氓,原本是社会上一种阶层,久而久之,固定的阶层消失,反而成为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介定。妖怪这个概念也如出一辙,单从外观上是难以介定的,天界许多仙家从外观上完全符合妖怪的范畴,甚至也曾经当过妖怪,一旦被仙佛收编亦可理直气壮的向同类喊杀喊打,若从伦理上考较起来,这种行径大约就不算奇怪了。
只是这一层关系仙家并没有律法可依,所以灵感大王虽然被收编了,但是妖身还在,若是龟缩在仙佛庇荫之下还好一些,如今直接被炖出原形,就算观音菩萨亲自问罪,也难以如杀人论处。
地涌夫人听如意真仙说的有板有眼,不由犯起嘀咕,大凡妖怪都喜欢叫一些大王、大仙的绰号,即是称佛呼圣也多有悍不畏死的敢于为之,准此而论,如意真仙倒是没有多少妖气。
她眼珠子一转,笑吟吟的道:“如意老儿,你残害了难以计数的无辜婴孩,依律早该下焰摩地狱,只是大魔国这一辈主事的缺德鬼未赴阴曹,权且让你苟且残喘一时。我本待今日烹杀了你,让你死个便宜。叵耐你或者真是个人身,这样吧,我且让众鬼在你身上收些报偿,若是你忍不得疼,现出原形来,可就怪不得我了。”
“你想怎么着?”如意真仙琢磨着她话里的意思,忍不住打个寒噤。
地涌夫人阴阴一笑,拂袖道:“你去吧。”说着慑起一阵怪风,将如意真仙投入万鬼丛中。那些孤魂也是饿的狠了,个个眼冒绿光,立时蜂拥而上,揪住如意真仙争相啃食起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鬼魅往往都是披发墨面,阴森可怖,也不是全无道理。皆因鬼魅依赖香火为生,香火之途又被仙佛垄断,若是没有后人祭祀,境遇便和乞丐无二,面貌自然也就相若了。
明钦冷眼旁观,心头禁不住一阵恶寒,深恐被这女魔头盯住了,不好脱身。
“锦毛,我看这鱼怪也煮的差不多了,撒上些盐巴,做一锅功德汤,人(鬼)人(鬼)施上一碗,也算一场阴德。”
地涌夫人志得意满,淡淡的吩咐道。
殷汝成答应一声,指挥着一众小妖撤下柴禾,蓄满沸水,再放了些盐巴、野菜,满满的熬了一锅,唤过众鬼排起长队,挨个盛上一碗,回到坟头吸食。
世间凡夫多吃谷物肉菜,很少以食气为生的,有之,便是为人诟病的烟鬼,浸淫一深则面目黧黑,骨瘦如柴,亦见人们对鬼物的生活并不是全不了然。
地涌夫人和李贞英也盛了一碗,站在一旁悠然吸啜。殷汝成笑呵呵的招呼明、谭两人,说是要喝上一点,暖暖身子。要说这灵感大王是观音菩萨渡化,灵性远非泛泛鱼类可比。众所周知,唐僧是佛陀弟子,吃他一脔肉便可以长生不老,灵感大王的善根固然不能和唐僧相比,至少亦不亚于凡间的珍馐美味。
明钦干笑着谢绝了殷汝成的好意,中夏之地受周孔礼教陶染千年,对一切有灵之物皆存有恻隐之心,早被视作文明当然之义,若不是亲眼所见,或许还能将灵感大王当作妖物看待。这一番景状看在眼里,只好敬谢不敏了。
吃人肉这事,若非绝望到不可想象的地步,就是麻木不仁到极点,凶残酷毒到极点。相反的,有人为了文明的希望,宁愿绝食而死。人格之相别何啻渊壤。
谭凝紫看着递到面前的一碗腥汤,里面飘着几片浮肉和鱼翅,脚下一软退开两步,慌忙别过脸去,光洁的额角有些苍白。
明钦走近谭凝紫身边,小声道:“你没事吧,不过是条鱼精而已,……或还对修为有所裨益。”
“别说了。”谭凝紫对他怒目而视,“你也不许喝,听到没。恶心死了。得赶快离开这鬼地方。”
明钦笑了笑,心道:古人说,‘君子远庖厨’。又说‘眼不见为净’,真是半点不假。
从来三界中弱肉相食,不但妖怪吃人,人也吃妖怪,真是说不清楚的。观西游一记,想吃唐僧的不乏逍遥法外,像玉华洲的九灵元圣,从没动过吃唐僧的念头,几个干孙儿事败被杀,反倒被剥皮拆骨,放血煮肉。无怪百姓感愤的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
当一些消极堕落的观念一次一次被现实验证,浸淫于俗情,为善无利益,为恶得恣睢,久而久之,社会的恶力便会压倒善力,群道崩溃,秩序紊乱,古所谓礼崩乐坏,史不绝书,结局必然酿成人道惨剧,率兽食人,经历一番惨痛,人们才会痛定思痛,制礼作乐,这即是治乱相循,屡试不爽的一般心理。
人说西人注意于事物真相,中夏致力于道德教化,不过是浅见肤识。
中夏历史已有五六千年之久,致力于道德教化所谓周孔礼教的发生实不过二三千年,想此前三四千年必然对历史变革有一番反复查验,方才找出礼乐教化这么一个颠扑不破的法门。
世间从来没有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是商周以前文献缺失,后人徒然惊诧于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学奇丽璨灿,不悟此前若无相当的积累沉淀,哪能遽尔有此影响后世二千余年的深博学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