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最新章节!
本来郑朗很早就能被释放出来,可又出了一件事。
面对事实,小皇帝还能说什么呢?事实后来小皇帝对刘美家抚恤有加,使中间又发生了一件很搞笑的事。眼下还没有发生,更没有心思想大牢里的郑朗。
小皇帝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让生母走进太庙里,供于父亲宋真宗的身旁。
这个心愿看起来是很不高,至少李宸妃为宋真宗生下了唯一的龙子龙孙,生前枯死在冷宫,死后略享受一些公正的待遇,不算过份。
可这件事,比起老太太那件衣服,更加困难。
这是在宋代,不是后世,休说皇家,就是大户人家的主母将小妾生的孩子抱走,孩子长大后,称主母为娘娘,而对生母,有可能仅称姨娘。这还是你的荣光,若不然,乖乖的做庶子吧,甚至连庶子都做不到,象范仲淹母子那样,被毫不留情的赶出朱家。
往大里说,这种思想观念,比他的皇帝帝位,都来得更稳重!这时候,刚刚召回京城的钱惟演想出了一条妙计,他说,这样吧,要么将两人持平,一起进入太庙。
此议立即被太常礼院驳回,你这个钱公不要脸,又变节了,我们还要一个脸面。你在胡乱讲什么!太庙之中从来都是一帝一后,太后是皇帝的政体,两人都是平等的,你有什么资格让太庙出现两个太后?
钱惟演老脸臊得彤红,唯唯诺诺的退下。
小皇帝的想法大臣没有通过,大臣的想法小皇帝也没有通过,于是僵持着。
但事情不止这一桩。本来太后之死,在这时代,就是头等的大事,偏偏忽然冒出两个太后出来,事情更多。小皇帝于是吩咐晏殊,你先将两个太后的神道碑铭写好。
这个倒没有一个大臣反对,休说两位太后,就是一个重臣死了。朝廷也要派文章高手,替他写一篇神道碑铭。
以晏殊的笔力,小菜一碟,什么五岳峥嵘,昆山出玉。四溟浩缈,丽水生金等等,论华丽度与端庄度,连郑朗在郑州解试考的那篇赋文都惭愧七分,而不是三分。
朝中所有士大夫与学士们看到后,不住的点头。
但写到后面了,晏殊忽然来了一句,李氏生女一人。早卒无子。
由郑朗开了头的,晏殊胆气更壮,看到没有,什么太后将你亲妈妈关进了冷宫,那是八大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胡乱说的。若是进了冷宫,这个早死的公主又是怎么回事?
而且也是中规中矩的一句话,换在平民百姓家中。大妇收养了小妾的孩子,为的什么?这些人家难道缺衣少食吗?还不是为了死后,能多一份香火供祭?
休说是你,就是郑家子,严格来说,他是他大娘的儿子,而不是他四娘的儿子。所以说李太后无子。
道理是这道理。可晏大学士,你倒想一想小皇帝本人的感受。小皇帝看了后,怒不可遏,***,李太后无子。那么老子从哪里冒出来的?不对,陛下,你是从刘太后哪里冒出来的。就是这个理。
这一火,又不想放郑朗出来了。
争,继续争,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小皇帝与诸臣经过无数场艰苦的谈判后,终于搭成协议,太庙的事别提了,一个也别想进去,而是让宋真宗第一个皇后郭太后进了太庙。郭太后若黄泉之下有知的话,嘴一定笑得合不拢,好啊好,吵得好,让俺渔翁得利了。
也不能委屈了两个太后,在太庙之外另盖一间奉慈善庙,刘氏与刘氏在里面不分彼此,一个是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改成了庄懿皇太后。大臣们也心满意足,可别太高兴,这些上奏,这些对答,全部封了档的,若干年后,孙甫与蔡襄上言,说了,宸妃生圣躬为天下主,而殊尝被诏志宸妃墓,没而不言。老账翻出来了,再加上其他一些可有可无的失职,将晏殊贬出朝堂。
其实这件事,大臣们也没有错,小皇帝更没有错,毕竟是亲妈是么?只是缺少了一个耐心开导的人,不要去讲什么大道理,而是委婉的将中间的过节讲出来,小皇帝也许还会好受一些。
但那一个大臣这么去做?
你只是一个毛头小孩子,尊你不如是尊封建的正统,若不是皇帝,见了俺,乖乖得喊我一声大翁。
事情没有结束,一朝君主一朝臣,还有许多事要发生。但眼下的名份问题,看似解决了,到了论功行赏的时间。功劳最大的莫过于赵元俨,没有他,很有可能李宸妃就默默无闻死了。
于是奖赏。
但奖利品发下来,群臣爆笑,不是在朝堂上笑的,而是回家后大笑的。
八王叔,你从刘美家领一名女儿回家做儿媳妇吧。
赵元俨在那一刻内心的感受可想而知。
可没有人说小皇帝做错了,正如郑家子所言,八大王,你无耻。
看看这些年,你躺在家中没有干任何活,官职到了太师,上朝佩剑不拜,还要老太太怎么对你?难不成将养子一赶,让你来做皇帝?揭晓皇帝身世可以,那怕就是老太太一死,也可以说。但你身为长辈,受了老太太恩的,说话要注意分寸,更不能听信了一些谣传,就说李宸妃是老太太干掉了。
但他们都没有明白小皇帝的用意,他倒不是想嘲笑八王叔的,养母没有错,可因为八王叔这一着,与刘家人矛盾肯定会ji化,冤家宜解不宜结,从此一家亲,好好说话,岂不是很好吗?不但如此,又将赵元俨的郡主嫁给了刘美的幼子刘从广,来了一个亲上加亲。
第二件事到来了,老太太临死前不仅是抓了衣服角的,还说了一句话。军国大事由杨太妃处决。老太太一死,杨太妃自动升级,成了杨太后。老太太这道懿旨该不该遵从?
好戏再次上演。
诸事安排妥当,小皇帝要亲政了,诸臣上朝,忽然一个阁门使拦住了官员的队伍,诸位大臣,请慢走。大家转一个弯,先去朝见太后。
看着这个负责礼仪交接的大太监,场面凝固,有的官员反应慢了,开始将脚步挪动。真要往杨太后寝宫方向迈出。其他的官员没有动,可一个个缄默不语。老太太死了,可她养成的十多年的余威还在,许多大臣都服从惯了的。
就在这时候,御史中丞忽然上前一步,大喝一声:“谁命汝来!”
阁门使看到蔡齐,嚅嚅不敢言,这个人很牛叉的。当年老太太派太监主持营建景德寺,让蔡齐写一篇记事颂德的文章,罗崇勋派人告诉蔡齐,只要写好了,可望升参知政事。蔡齐宁肯被贬出去,就是不肯。而且他现在是御史中丞,那是连丞相麻烦都敢找的官职,况且一个阁门使。
两人对视。蔡齐又说:“上春秋富,习知天下情伪,今始亲政事,岂能又使太后相踵称制乎!”
太后又太后,太后何其多,小皇帝要熬到那一年啊!
说完了用两个大眼睛瞪着阁门使。
阁门使想了好一会儿,终于退下。这一个弯没有拐起来。赵祯这才真正亲政。
但是小皇帝上早朝的第一天就困惑了,许多大臣开始上书,怦击老太太以前的种种,这件政务处理不妥,那件政务处理荒唐。另一件政务处理得很不好。
这让小皇帝很诧异,以前就是不服气养母掌权,但并没有听过许多大臣说她处理政务处理得不好的。要么就为了她一会儿穿龙袍,一会儿立娘家庙号,一会儿坐玉辂,发生一些争执,对其他的似乎没有听到什么弹劾过。
然后习惯性的看了一下诸位宰相,特别是首相吕夷简,见他面无表情,忽然心中一动,这时候他脑海里才浮想出另一个身影。不知道他会说什么?于是也没有作声,任这些官员说得唾沫星直冒,说完后散朝,对程琳说道:“程爱卿,你留下来。”
“喏。”
剩下他俩后,赵祯问道:“郑家子在牢房里如何?”
程琳想抱小皇帝大腿放声大哭,陛下啊,你终于想到了郑家子,好不容易啊,这些天来,他才明白当初王博文的苦衷,这不是关犯人,是关了一个小祖宗到了开封府大牢。
答道:“郑解元在牢房里还好,除了偶尔站起来走动走动外,要么就象传闻中盘坐于地,苦思冥想。”
虽然因为生母的事,小皇帝很不开心,可想到了郑朗的样子,笑了起来,道:“可曾听过他有什么怨言?”
“没有。”
小皇帝不语。
程琳有些急,说:“陛下,祖宗家法,刑不上士大夫。”
“他不是士大夫,仅是一个举子。”
“可也是一个有功名的人,况且祖宗家法又说过,言者无罪,陛下,这样关下去,京城之中,已经有了议论之声,陛下才亲政不久,终是不美,也不符合祖宗的家法。”只能这样说,没有摸清小皇帝内心动向之前,程琳不敢对郑朗那天内宫之举,评议对错。
“程卿,你说他是不是有意攻击八王叔的?”小皇帝为此事想了很久,这才是他一直没有将郑朗释放出来的原因。
“陛下,对事不能对人啊,郑解元未必能知道是小王爷授使人打他的。即便知道,陛下你想,他怎么知道太后会召他入宫,就是知道了,又怎么可能知道陛下的身世,连臣都不知道,况且是他。就是知道李太后身世,他又怎么知道燕王会说那些话?”
皇上,你别乱想啦,除非郑家子未卜先知,可能吗?不然他想报复八大王,这些条件缺一都不可的。又可能吗?人家仅是忠义,对事不对人。八大王这事儿做得是很不好,丢了长辈的的气度,丢了老赵家的脸面。
“看来朕是冤枉了他?”
这句话程琳不敢回答了,可保持着沉默,那意思分明就是吗。
“将他放了吧。”
“喏,”程琳立即爽快的答道,拨腿就逃。这些天,已经有清流在嘲笑他了,你大牢还真能关啊,连这样的人都敢关,关得心安理得。可局势紊乱如此,他敢上书进谏么?
但小皇帝看了看桌案上的厚厚进谏,在后面又说了一句:“顺便将他带到宫中。”
“喏!”这一次程琳声音答得更大了,可是怕小皇帝反悔,跑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