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苍穹战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定秦曲最新章节!

    张嘉师不希望出现空谈误国之辈主导朝堂,假如是真的需要选择的话,他更希望像孟尝君一样,其麾下的智囊也许不是如同陈平张良等智谋高绝之辈,但是必须要有如同鸡鸣狗盗之辈的一技之长或者是急智。

    但是相对于空谈误国,王衍,嵇康等人也许是这方面不通人情世故或者是泛泛而谈,只是凭借自身的喜好来作为行事标准的情况来看,像是东林党这样的地区“代言人”似乎对一个国家而言影响更大。

    ……

    后世有一个观点认为,那就是明亡于东林。

    东林党在明朝中期逐渐兴起,因为一些方面的变故逐渐发展成主导朝野的一个大型党派。

    但是这些变故的主要因素就是党争。

    东林党争概指明末东林党及其骨血复社,与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之争。明万历时起,朝政日趋腐败,党派林立,党争迭起。在这些党派中,最先以浙党势力较大,浙党首领沈一贯、方从哲都先后出任内阁首辅,在朝当政。后经“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后,光宗朱常洛即位,东林党因拥立有功而势力大盛。浙党落败,转而投效阉宦首脑魏忠贤。

    “言事者益裁量执政,执政日与枝柱,水火薄射,讫于明亡。”东林党是明末以江南士人为主的政治集团。在东林党之外,还有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东林党争几乎是东林党与全国朋党集团之争。东林党得势时期为明末崇祯帝时期,崇祯帝即位后大肆追捕阉党并任用东林党人。

    东林党有着极强的道德标准,他们能找出社会上的问题,但是从未有找出解决的办法,所以美国学者贺凯对于东林党的评价是“他们是一支重整道德的十字军,但不是一个改革政治的士大夫团体。”

    从万历时代的国本之争、明末三案、京察之争,就有东林党争的影子。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吏部郎中顾宪成因为得罪了皇帝而被革职,他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在家乡无锡东林书院讲课,“讲习之余,往往讽议朝政,裁量人物”,常常和东林书院中人谈论朝政得失,他们渐渐形成了一个在野集团,被称为“东林党”,《明史?孙丕扬传》说:“南北言官群击李三才、王元翰,连及里居顾宪成,谓之‘东林党’。”

    他们主张开放言路、实行改良时政等意见,得到广泛支持,同时遭到朝臣、宦官的激烈反对。

    同时期的浙江宁波人沈一贯纠集在京的浙江籍官僚,结成东林党的反对派,被称作“浙党”,以官应震、吴亮嗣为主的楚党,和山东的齐党皆依附于浙党,合称“齐楚浙党”,其它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党派还有宣党和昆党。宣党、昆党、楚党、齐党、浙党与东林党人相互攻击,“东林党争”绵延数十年,几无宁日。《王学质疑》提要说:“夫明之亡,亡于门户;门户始于朋党;朋党始于讲学。”

    夏允彝《幸存录》在“门户大略”说:“自万历以前,未有党名,及四明为相,以才自许,不为人下,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流,蹇谔自负,每相持。附四明者,言路亦有人。

    而宪成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于趋之,此东林、浙党所白始也。”

    《弘光朝伪东宫伪后及党祸纪略》亦载:“党祸始于万历间,浙人沈一贯为相,擅权自恣,多置私人于要路;而一时贤者如顾宪成、高攀龙、孙丕扬、邹元标、赵南星之属,气节自许,每与政府相持。而高、顾讲学于东林,名流咸乐附之,此东林党祸所自始也。”

    沈一贯是东林党崛起的著名人物,虽然他并非是东林,但是因为他的一些事迹,最终导致东林党争愈演愈烈。

    因为明神宗长久未能确认太子人选,十余年间立储之事争谏不绝。直到皇长子年满十八,到了婚冠的年龄,时任内阁大学士的沈一贯上疏,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沈疏中“多子多孙”苦劝明神宗早立太子,神宗遂诏将行册立太子礼,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郑贵妃因此与明神宗闹翻,使明神宗动摇,又借口“典礼未备”,要改期册立太子。此时,沈一贯即将明神宗手诏封还,坚决不同意册立改期。明神宗遂下定决心,于十月十五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封朱常洵为福王。

    明朝中期党争剧烈,有名有势的大党有阉党,浙党和东林党,沈一贯即是浙党的领袖人物。

    万历二十七年,己亥京察,北察主计人时任吏部尚书的李戴在沈一贯授意下大力打击政敌。

    万历三十二年,吏部郎中顾宪成触怒万历帝而遭革职,遂与高攀龙、钱一本等士人在老家无锡东林书院讲学,常评议朝政褒贬人物,形成政治势力,世称“东林党”。同时有宦官集团,网眼遍布朝野,世称“阉党”。与此同时,沈一贯大权在握,遂纠结京师的浙江籍官僚,形成“浙党”,与东林党争锋相对,又与阉党时相唱和。时有小派系,一为以官应震、吴亮嗣等为领导人物的“楚党”,一为以山东籍官僚为主的,称“齐党”,楚党与齐党常依附于浙党,合称作“齐楚浙党”。另有同以地缘关系结成的“宣党”和“昆党”。诸党相互攻讦,相互算计坑害,互不相让,致使党争绵延数十年,朝野不得安宁。

    万历三十三年乙巳京察,此次党争以沈氏的全面获胜而终。

    万历三十四年,南京吏部给事中陈良训、御史孙居相再次上疏弹劾沈一贯。是谓“京察之争”沈一贯离职后,党争仍不息止,京察一事一闹再闹。

    万历四十五年,浙党官员掌管京察,大肆打击陷害东林党人。

    万历四十八年,移宫案爆发,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因“护驾有功”,被重新启用。

    天启三年,东林党官员主持京察时,又大力反击,驱逐齐楚浙党人士。

    浙党是在沈一贯蒙上箝下、排斥异己、遍置私人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浙党逐步的形成、势力的扩张与沈一贯在朝廷中的地位水涨船高,与万历一朝的国政大事息息相关,而且浙党对万历中后期政局的影响是深远的。浙党是明末朋党中最早形成的一个党派,浙党在沈一贯为内阁首辅的时期保有相当强的朝中势力,左右着当时的朝政大事,使朝中只有浙党之是非而没有公理之是非。

    …………………………………………分割线………………………………………………

    在东林党崛起的道路上,曾经遇到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的强烈打击。

    天启四年,给事中傅木魁交结魏忠贤的外甥傅应星为兄弟,上书诬告中书汪文言,并且连及左光斗、魏大中。汪文言被投进镇抚司监狱,并将被大行罗织罪名。执掌镇抚司的刘乔接受叶向高的教导,不给汪文言定罪。魏忠贤大怒,将刘乔撤职除名,用私人许显纯来代替他。这时御史李应升就内操的事进谏,给事中霍守典因魏忠贤乞求祠堂匾额而进谏,御史刘廷佐以魏忠贤滥加荫封进谏,给事中沈惟炳以设枷锁进谏,魏忠贤都假传圣旨给予斥责。于是副都御史杨涟非常愤怒,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奏疏上呈后,魏忠贤害怕了,向韩火广请求调解。韩火广不答应,他便跑到熹宗面前哭诉,并辞掉东厂职务。而客氏从旁为他解释,王体乾等人也一起护着他。熹宗懵然不辨真相,便温语安慰他,而在第二天打回杨涟的奏疏,痛加斥责。杨涟既被斥责,魏大中以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抚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纷纷上奏魏忠贤的不法之事。叶向高和礼部尚书翁正春请将魏忠贤遣回私宅,以平息公众的指责。熹宗不许。

    那时,魏忠贤很气愤,想将异己者全部杀掉。顾秉谦便偷偷地把魏忠贤所忌恨的人记录下来,交给他,让他逐个将他们贬斥。王体乾又倡议用廷杖,威胁廷臣。不久,工部郎中万火景上书指责魏忠贤,立即被杖死。魏忠贤又借御史林汝翥的事侮辱叶向高,叶向高因此辞职而去,而林汝翥也被杖打,廷臣都很恐惧。一时间被罢斥的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吏部侍郎陈于廷以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前后数十人。其后又驱逐韩火广和兵部侍郎李邦华。

    正直之士离开朝廷,就如摇动枯树纷纷落下的叶子一样。魏忠贤于是假传圣旨用旧例转科道官员。以朱童蒙、郭允厚为太仆少卿,吕鹏云、孙杰为大理寺丞,恢复霍维华、郭兴治为给事中,徐景濂、贾继春、杨维垣为御史,而起用徐兆魁、王绍徽、乔应甲、徐绍吉、阮大铖、陈尔翌、张养素、李应荐、李嵩、杨春懋等人作为他的爪牙。不久,又起用拟被遣戍的崔呈秀为御史。崔呈秀于是编造《天鉴录》、《同志录》等,王绍徽也编造《点将录》,都以邹元标、顾宪成、叶向高、刘一火景等为魁首,并将不依附于魏忠贤的人全部网罗进去,将他们指为东林党人,献给魏忠贤,魏忠贤很高兴,于是这帮小人更加向魏忠贤献媚,连手攻击东林党。

    当初,朝臣争论三案以及辛亥、癸亥这两年的京察和熊廷弼一案,魏忠贤本没有参预。其党徒想凭借魏忠贤的权力排挤那些正直之士,便相继归附魏忠贤,自称义子,并且说:“东林党将要害您老人家。”因此,魏忠贤也想自图快意。御史张讷、倪文焕,给事中李鲁生,工部主事曹钦程等,竞相打击报复好人,而御史梁梦环又重兴汪文言一案,将他下到镇抚司拷打至死。许显纯编录囚犯供辞的文书,词语连及赵南星、杨涟等二十余人,使他们或被撤职或被遣戍。又逮捕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章等六人,将他们牵连进熊廷弼案中,投进监狱,拷打至死。又杀熊廷弼,将他的亲家御史吴裕中杖打至死,又将尚书李宗延、张问达,侍郎公鼐等五十余人撤职逐出,朝中机构为之一空。而特召亓诗教、刘述祖等人为御史。

    凡是与魏忠贤有私人关系都得越级升迁,于是魏忠贤的党羽遍布朝野。

    当时,内外大权全归于魏忠贤,阉官除王体乾等人外,还有李朝庆、王朝辅、孙进、王国泰、梁栋等三十余人,做左右拥护。外廷文臣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称为“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称为“五彪”。还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仆寺少卿曹钦程等人,称为“十狗”。又有“十孩儿”、“四十孙”等名号。而做崔呈秀这帮人门下的,又不可胜数。从内阁、六部到四方总督、巡抚,都遍布他的死党。他内心忌恨张皇后,这年秋,便诬告张皇后的父亲张国纪纵奴犯法,然后假传中宫旨意,企图撼动张皇后,熹宗为他按奴法治罪,并责备张国纪。魏忠贤不满意,又派顺天府丞刘志选、御史梁梦环轮番揭发张国纪的罪状,并说皇后不是张国纪的女儿。正好王体乾危言劝阻,魏忠贤这才罢了。

    天启六年冬,三殿建成。李永贞、周应秋上奏魏忠贤的功绩,熹宗遂进封魏忠贤为上公,加恩三等。魏良卿那时已晋封肃宁侯,这时又晋封肃宁公,食禄按魏国公例发给,再加恩庇荫锦衣卫指挥使一人、同知一人。工部尚书薛凤翔上奏给魏忠贤赐府第。不久太监陶文上奏喜峰隘口筑成,督师王之臣上奏筑山海关城,刑部尚书薛贞上奏大盗王之锦狱案,南京修建孝陵竣工,甘镇奏捷,蕃育署丞张永祚擒获盗贼,他们都说是出于魏忠贤的筹划和计策。魏忠贤又自己上奏三年缉捕的功劳,熹宗下诏褒奖。半年之中,魏忠贤所庇荫的有锦衣卫指挥使四人、同知三人、佥事一人。又授给他的侄儿希孟世袭锦衣卫同知,外甥傅之琮、冯继先为都督佥事,而升崔呈秀的弟弟崔凝秀为蓟镇副总兵。名器被僭越滥用,至此达到了极点。他的同党全部坐镇蓟、辽,以及山西宣府、大同各险要之地。总兵梁柱朝、杨国栋等人每年都向他奉献名马以及珍玩之物,从不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