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苍穹战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定秦曲最新章节!

    骑兵方面的兵器,张嘉师意向用厚背的弯刀以及手弩。这两款武器在近战以及一定的距离内,面对匈奴人应该是有一部分优势的。

    尤其是手弩,在使用这些手弩的时候,骑兵并不需要如同使用弓箭一样的高技巧,只需要其不在冲锋的时候摔下马匹就能够发挥出一定的作战效率。

    但是手弩的装填较难,张嘉师认识到一个娴熟的弩骑兵在给手弩装填的时候同样会出于稳定重心的前提下,放缓马匹的冲刺速度,这样一来,一旦大部分的弩骑兵都需要装填的话,那么冲刺的阵型很容易会出现混乱。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影响到骑兵部队的作战效率甚至是成为被敌人反击的契机,张嘉师思索了一段时间之后,决定将本身已经放弃的标枪再次纳入测试范畴之中。

    ……

    标枪可以说是一种人类早期发明。其中巧镞和骨标枪、在旧石器时代为狩猎武器。铁镞标枪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军队中曾装备过。希腊斯巴达人的轻装步兵可将标枪投掷20一60米远。古罗马重装步兵的投矛长约1,5一2米,重4一5公斤,其投矛有很长的铁尖安在木柄上,投掷30米。为使标枪投掷得更远。

    有的标枪上装有皮带环,以使投掷力键增加,罗马步兵多在冲锋前投掷标枪,在扎入对方盾牌后,标枪上的倒钩使得标枪极难拔出从而影响敌人盾牌的防御效果,若要拔出标枪则会毁坏盾牌,在尚不懂使用弓箭的部落和不使用弓箭的部落,标枪是一种基本的投掷武器。在西欧,标枪一直流传至中世纪。在俄罗斯,标枪即为短投枪。

    在《梆戈尔远征记》一书中首次提到标枪。在中国原始社会已有标枪,但到宋代才成为军队常规武器,又称“梭枪“。元朝蒙古军善用标枪,杆短另尖,枪有四角形、三角形、圆形数种,多数两端有刃,既可以马上刺敌,又可以抛掷杀敌。

    明代军队中有一种两头带刃的标枪,长68厘米,枪刃长23力厘米。尖尾长7厘米,两头尖,中间粗,有姻长箭,两端都可以刺人,便于投掷。清代的标枪多用木竹为柄上加铁镞,略如明制。还有一种卫体用的标枪,枪杆较短,镞长6寸,木柄杆长1.尺,重不到2斤。纯铁打造的标枪更短全长不到2尺,重不过4斤,技艺精熟者可干50步内投中敌人。

    在大约公元前300年的时候,古罗马逐渐形成了由支队组成的军团作战体制。在人类军事史上,单兵作战的士兵第一次从密集队形的束缚中被解放出来了,而且在他的侧面和背后还能得到必要的支援。这一切都是伴随着重标枪和罗马短剑这两种标志性单兵兵器的采用和完善而实现的,也正是由于这两种兵器的采用和完善,古罗马军团才有可能形成。

    重标枪是标枪的一种,跟罗马短剑一样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据考证,标枪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已问世。古罗马军队曾经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标枪,到公元前二世纪才基本定型主要使用重标枪。但也还有轻标枪和超轻标枪等分类。所有标枪长约2米,用单手投出,它一半是金属杆,一半用木头制成。为了将标枪的两部分连接起来,除轻标枪外,通常是打上两三个铆钉,从古罗马的马留将军时起,销钉中有一个是木制的,因此标枪在插入盾或人体时很容易断裂,使敌人无法再用。后来,到凯撒大帝时期,在软金属杆上加了一个坚硬的铁枪尖,这样标枪穿透力更大。同时标枪的前一半也换为了铅制的,命中目标后铅制部分弯曲,更加难以拔出。标枪也成了古罗马军团士兵通常携带的重要兵器。

    古罗马军团为基本作战单位,每个军团约有6000人,分为10个大队每个大队又分为3个支队,每个支队分为2个百人队。支队中前两排装备可投掷的标枪,第三排装备长枪。马略改革后罗马军团的三阵列被取消,所有士兵的装备统一化,都携带标枪。

    罗马军团以步兵为主,骑兵不是主力,只能算辅助兵种,发生战斗时先以几乎毫无防护装的辅助兵进行远战,然后在双方接近到20米的距离时军团步兵投掷标枪,最后基本依靠短剑和盾牌来取得肉搏战的胜利。

    标枪短剑的使用加上组成分队,使古罗马出现了高度机动的军团。古罗马帝国正是依靠这种军团冲出了意大利,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

    罗马人的标枪主要有三个标准:

    轻标枪:铁杆在锻造时,底部成中空环套状,装在木杆上。

    重标枪:射程在27米左右,18米范围内有杀伤力。

    超轻标枪:与匈人军队作战时,罗马军团和恺撒时代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步兵装备有很大变化,罗马步兵从前惯用的重型标枪逐渐被一种超轻型标枪替代,这种标枪实质上是重标枪的改进型,铁杆更纤细和柔软,仅重2公斤,虽然穿透力稍差,但由于在连接部后加装了一个球形把手,使标枪在投掷出去的飞行更平衡,射程可达50米。

    而罗马标枪的构造主要如下:

    枪头:约5厘米长,四方锥形,以较坚硬的铁锻造,锥面之间犹如刀刃,相当锋利。

    铁杆:约70厘米长,直径约0.75厘米,底部锻造成狭长铁片以插入木杆。

    连接部:约15厘米长,与木杆属于整体,在近身格斗时还可以保护士兵的手,木杆顶部雕成四方锥形,开缝用于夹紧铁杆,再用两三颗铁铆固定,连接部顶端还加装金属环箍,以保护木杆与铁杆连接处。

    木杆:约120厘米长,以整块芩木或橡木制成,圆柱形,直径约3厘米。

    杆套:在木杆底部装上圆锥形铁套,可防止标枪竖在地上时木杆遭受磨损和腐蚀。

    投掷武器:罗马军团的标枪,最大的用途当然是用来投掷,不过它的杀伤力并不太强,即使是重标枪也不像人们认为的可以一次贯穿三四个敌人。

    从现存的数据来看,标枪的功用在于扰乱敌军的队型、让敌军的盾牌无法使用、运气好的话还能将敌军密集队型中层叠的盾牌钉在一起。重标枪造成敌人伤亡是附带的效果,杀死敌人其实还有其他更有效的手段,军团士兵掷出重型标枪后,即拔出短剑搭配方盾冲锋,以近身战打击敌人。

    无论是否击中目标,软质铁杆会因遭到冲击而弯曲,可以防止敌人反掷回来,战役结束后又可以回收再加工。

    由于铁枪头的设计有倒刺的特点,一旦标枪刺穿敌人的盾牌或盔甲就很难再拔出来,而即使切断木杆,几十厘米长的铁杆也成了中标人的累赘,使他无法行动,因而他就必须放弃他的防护设备。

    近战长枪:到公元前一世纪,全部军团都装备加固的标枪,既可投掷,又可作长枪与敌人进行近身格斗,假如把重标枪握在手里则完全可以当作一支威力强大的近刺长矛来使用。

    随着骑兵的重要性在战场上的逐渐体现,罗马兵团的标枪也逐渐衍变,在三世纪中叶,虽然标枪的各种衍生物直到拜占庭时期仍被广泛使用,但最标志性的重标枪已经没落了,步兵更多地使用类似马其顿方阵的重型长枪。

    而综合而言,西方标枪从旧石器时代起就已问世。在希腊和马其顿军队中,在战斗的开始阶段,辅助部队用标枪来动摇敌人的士气,打开突破口或者骚扰其侧翼。

    古罗马军队曾经试用过多种不同类型的标枪,到公元前二世纪时似乎基本定了型。这种标枪容易投掷,穿透力大。它一半是金属杆,一半是木头制成。也就是将一根长四点五英尺的铁杆插入一根四点五英尺长的木杆,其总长度约为七英尺。

    为了将标枪的两个部分连接起来,通常是用两个销钉。从古罗马的马略将军时起,这两个销钉中有一个是木制的,因此标枪在插入盾或人体时很容易断裂。后来,到凯撒大帝时期,在软金属杆上加了一个坚硬的铁枪尖,这样,标枪在穿透盾或人体后枪身便随之弯曲而不会断裂,不过要重新拔出则比较困难。

    重标枪用单手投出,最大投射距离约六十英尺,但实际上往往没有这么远。作战时,军团士兵一齐投出,这样就可以取得最大的心理威慑效果。

    为了提高命中率,有时也为了增加投射距离,因此,在重标枪的木杆上绕一根绳索,在投射的霎那间用劲一拉,使标枪旋转着向前飞去。倘若正好穿透敌人的盾,盾就失去作用,持盾的士兵只好听凭古罗马士兵冲上来用短剑砍刺。

    如果重标枪的入射角为45°或45°以上,就能穿透胸铠和头盔。假如把重标枪握在手里则完全可以当作一支威力强大的近刺长矛来使用。起初,重标枪只是剑的辅助兵器,到了公元前一世纪,它的作用就变得跟剑同样重要了。

    古罗马军团的士兵通常都携带着这一重一轻的两种兵器。

    短剑的启用和由分队组成的高度机动的军团的发展,使古罗马军团进入了作战效能最高的阶段。这种高度机动的军团取代了早期的方阵队形。

    而有一种说法认为,中国在汉末时期也出现了标枪骑兵的部队。

    马超的军阵与众不同,前军是密集的盾牌兵防御部队,盾牌的强度和重量远超一般军队,对弓箭防护极佳.后方是使用长枪和标枪的攻击部队.整个军团摆成一个个互相镶嵌的方阵,与中原军队常用的整体型阵型不同,马超军阵摆成以后,各部既相互独立,又可相互掩护,错落有致.使曹军赖以取胜的骑兵只能在阵型的边缘掠杀,无法形成有效的突破.同时,目标很大的骑兵还要随时遭到密集的标枪袭击.马超骑兵全是轻骑,配置与步兵分开,不作主力,而是为奇袭队使用,作战时擅长从步兵阵中突然杀出,因此实战中才有一举突袭曹军指挥部,得曹跳水逃命的精彩战例.这样的军阵,正是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

    其他,马超军队受古罗马影响的地方还很多,比如瑕萌关之战的主将压阵徐徐退去,正是古罗马军队交替掩护撤退的绝招,马略和庞培的军队以此不止挫败过多少次蛮族的追击,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不免赞不绝口;进退之时,身为司令官的马超战斗位置总在面向敌军一侧的阵容前翼,和罗马统帅的位置相似;西凉军队的编制为部,比如韩遂部下为十部,一部约4000-5000名战士,正合古罗马一个军团的编制.以此计算,渭南之战马韩联军总人数在7-8万之间,也与历史比较相符.

    那么,远隔万里,马超军团从哪里学到的古罗马军事思想和技术呢?

    马超军团的特殊军事思想,和克拉苏残军在西域地区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渊源.

    ……

    张嘉师意向的是使用木杆为主体,然后包裹生铁铁皮打磨的枪尖所制作出来的标枪。

    这种标枪更多是一种比较容易让骑兵部队携带的武器,因而其长度不会太长,一般而言在五十厘米左右。

    但是经过相应的测试,这种木质的短标枪由于其重量过轻,在中远距离的投掷方面很难让人满意甚至是会出现无法达到预定界线的情况。

    这样一来对于一支追求连贯打击效果的骑兵部队而言是很致命的,尤其是当敌人是匈奴人的时候,无法在一定距离内对匈奴人带来杀伤,那么对于这些骑兵而言,很有可能会被匈奴人的骑射反击成功。

    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之后,张嘉师将目光放在一种蒙古人骑兵所使用的“双头短矛”巴尔恰投矛身上。

    巴尔恰投矛的重点是双头可刺,这也就是说即使是对于一些新兵而言,他们在使用投矛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将没有尖端的一端扔出去之后,即使是命中敌人都不会有什么伤害。

    而且巴尔恰投矛的重量相对于一般的投枪而言,因为两段包裹铁皮以及锋利的矛头,平衡性以及稳定性比起一般的投矛要更好。

    但是也因为投矛的重量增加,导致投掷距离有一定的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