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一章 夭折的军乐队构思(上)

苍穹战狼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定秦曲最新章节!

    在酒会上,张嘉师并没有跟麾下文武交流太多,而是主要照顾着自己的儿子。请大家搜索(品#书……网)看最全!更新最快的小说

    虽然在这方面的教育,张嘉师的几位妻妾以及包括淳于秋这个导师在这一方面的教导可以说相当的及格。

    但是作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张嘉师自然还得照看着点。

    而在其他人交流的时候,张嘉师不禁叹息了一声,因为他发现有些事情还真的是自己想多了。

    或者是说这一件事情在眼下是无法做到的。

    而这一件事情就是张嘉师希望在这次大朝会之前,组建一支军乐队,然后再找一些合适的人来训练属于大秦帝国的军乐舞曲。

    就好比是唐朝时期的秦王破阵乐一样……

    ……

    “军乐队”(ryBand)的名称起源于18世纪后期,主要用来指那类由铜管乐器,木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组成的军队中的军乐团体。但后来军队里的这些乐队与城市民间的交往越来越多,民间也产生了大量由铜管、木管、打击乐器组成的乐队。于是人们也称这种乐队为军乐队。所以,原来的名称中“军事的”(ry)一词越来越含糊了。尽管有许多民间、院校等团体也有许多类似乐队,习惯上均称为军乐队,也有称为管乐队的。

    而这一种说法,出自于后世的1982年英国出版的格罗夫《音乐、乐器大辞典》。

    在军乐队发展历史当中,过去的军乐队远不如现今军乐队这样完整和庞大。军乐队的编制没有硬性规定。不同国家的不同音乐团体各有千自的标准,差异只在细节方面。但有一基本原则,即单簧管(黑管)在乐队中占绝对优势阵容,(相当于管弦乐队中的小提琴阵容)。中国现代专业军乐队(或称管乐队)的编制为:短笛1支,长笛2支,双簧管2支,降E单管2支、降B单管管10支,大管2支,降E中音萨克斯管2支。降B次中音萨克斯管2支,降E上低音萨克斯管1支,F调圆号4支,降B次中音号4支,降B上低音号1支,小号6支,长号6支。大号2支,小军鼓1支。大军鼓1支,大钹1付,人员共约50――60人。如遇重大场合则按比例成倍扩大。

    在音乐会上演奏时常加定音鼓和贝斯大提琴。早期的军乐队编制则不如这么排场了。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的军乐队在当时仅用四种不同寸尺的双簧管(一说为3种双簧和大管)及军鼓组成。到了18世纪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又有了发展。他把这种乐队扩大为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的混合组织,包括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大管,小笛,小号和倍大管。而英国皇家炮兵军乐队也有包括小号、圆号、双簧管(或单簧管)和大管等多种乐器。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执政时期又大大促进了军乐队的发展。主要是从阵容上,当时的军乐队已拥有42人。单从数量上比现今的军乐队已少不了几个。到19世纪中,新发明的萨克斯管立即迅速装备给军乐队。尽管与现代各类乐团相比还不为壮观,但在当时已够奢侈了。

    像是军乐队的人员编制什么的,对于张嘉师而言还不是什么问题,但是军乐队的乐器,可不是眼下缺乏相关资料的张嘉师能够凭借眼下的工艺就能够搞鼓出来。

    张嘉师很相信一点,那就是有好几种乐器,不要说现在。恐怕就算是以后世宋朝时期的科技水平,都无法制作出来。尤其是在十九世纪中期才出现的萨克斯管。

    ……

    萨克斯管是金属制作的,强弱幅度大,在声音的力度上可与其它铜管乐媲美,也是其它木管乐器所不可及的,在音质上又有木管乐器的特点。并带有金属的明亮度。在演奏上,由于它的结构是采用波姆式长笛按键科学原理设计的,因此,它的机械系统比较合理,机件运用灵活。所以,它能和长笛、单簧管一样地演奏高难度的乐曲。同时,它与其它木管乐器相比。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方面,又有它独到之处。

    萨克斯管是由比利时人阿道夫?萨克斯于1840年发明的。阿道夫是一位锐意的乐器制造者,擅长黑管和长笛演奏。他最初的设想是为管弦乐队设计一种低音乐器,比奥菲克莱德号(Ophicleide)吹奏灵活并能适应室外演出。他将低音单簧管的吹嘴和奥菲克莱德号的管身结合在一起并加以改进,以自己名字命名了这种新型乐器。

    1841年第一支低音c调萨克斯管在布鲁塞尔向公众展出。一说那支萨克斯管曾被人恶意踢坏而无法展出,也有说当时是在幕布遮盖下展出以防止剽窃。

    1842年阿道夫的好友,在巴黎音乐家圈中颇有影响力的柏辽兹对萨克斯管非常赞赏,3月13日于LaRevueetgazettemusicale介绍了这种“改造过的开孔大号“。6月12日再次于LaJournaldesDébats撰文大力推介,使萨克斯为世人所知。

    其后阿道夫个人遭到竞争对手的联手攻击,萨克斯管受到抵制而没有被广泛使用。当时作曲家多采取谨慎态度,较少将萨克斯纳入管弦乐团编制。据说当时萨克斯管一度被抹去商标出口国外,后又被匿名引进法国。1845年法**事部打算改良陈旧的军乐队,在阿道夫自荐之下,4月22日于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战神广场举行了一场阿道夫的乐队与Carafa带领的传统乐队的比赛,由观众决定胜负。戏剧性的是支持阿道夫的一方的音乐家当天甚至缺席数人,阿道夫填空补缺,拿上两个萨克斯交替吹奏。新乐队音乐效果完全胜过传统乐队,观众完全倒向阿道夫这一方。于是萨克斯最先在军乐队中崭露头角。

    1846年6月29日萨克斯管家族获得了法国的专利。

    1928年法国古典萨克斯管手MarcelMule建立了第一个萨克斯管四重奏团体。

    1910年以后,爵士乐在美国兴起,萨克斯管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从以上的记录可以说明,萨克斯管的制作工艺相对于眼下的大秦帝国的科技水平而言,无疑就是一个很大的难度。就以相应的铜管抛光,内部打磨的技术。恐怕就是大秦帝国眼下无法做到的。

    张嘉师尽管可以在军乐队乐器方面采取古老的乐器,但是张嘉师认为萨克斯管能够流行,并非偶然。

    萨克斯管用单簧片吹奏,开闭音孔的构造与双簧管差不多,音域与双簧管相似,应属木管乐器,但管体是铜制的又可属铜管乐器。它上细下粗音口向上。很像低音单簧管。从低音到高音有许多种萨克斯管,而且全是移调乐器。萨克斯管音色异常丰富迷人。强吹奏时类似铜管,弱奏时类似木管,是一种管乐器类最好的合作伙伴。

    法国作曲家比才、圣桑等都在自己的作品中使用了萨克斯管。萨克斯管又是爵士乐队小号乐队中不可缺少的乐器。

    经常用的有四种萨克斯管:降B高音萨克斯管(Sopranosaxophone)。降E中音萨克斯管(Altosaxophone)。降B次音萨克斯管(Tenorsaxophone)。降E上低音萨克斯管(Baritonesaxophone)。

    几种萨克斯管的指法基本相同(上低音管多了一个低音A键新型号萨克斯带有#F和G键),全都是移调乐器,用高音谱表记谱。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曾经写到:“萨克斯的主要特点是音色美妙变化,深沉而平静,富有感情,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在寂静无声的时刻。没有任何别的乐器能发出这种奇妙的声响。”

    萨克斯还被誉为“无与伦比的风流乐器”。

    萨克斯管不但能出色地演奏古典音乐,而且更善于演奏爵士音乐、轻音乐,人们提到爵士乐时,第一个想到的乐器便是萨克斯管。爵士乐的最大特点是即兴演奏,在演奏中使强弱拍倒置,采取连续切分音的手法,使节奏变化无穷。音色上富有戏剧性,既激烈狂燥又安镑深沉,既滑稽又富于伤感。萨克斯管在音色上,在演奏滑音;颤音、吐音;超吹的特点方面,便适应了爵士乐即兴演奏的最大特点的需要。因此,即兴演奏也成为萨克斯管演奏者所追求的演奏特点。

    这也在某方面代表了秦王破阵乐若是使用萨克斯管以及其他的西洋乐器。在很多方面说不定会有着不错的感受。

    ……

    《秦王破阵乐》即《秦王破阵舞》,又名《七德舞》是唐代著名的歌舞大曲,最初乃唐初的军歌,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政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李世民登基后,亲自把这首乐曲编成了舞蹈,再经过宫廷艺术家的加工、整理,成了一个庞大的、富丽堂皇的大型乐舞。在原有的曲调中揉进了龟兹的音调,婉转而动听,高昂而且极富号召力。同时有大型的宫廷乐队伴奏,大鼓震天响,传声上百里,气势雄浑,感天动地。这个歌舞使百官看了都激动不已,兴奋异常。现在在表演这个舞蹈的时候,连外国的宾客都禁不住跟着手舞足蹈。中华民族鼎盛时期的象征,果然气势不凡。

    秦王破阵乐的发展历史如下:

    620年,秦王李世民破叛将刘武周,解唐之危,河东(山西永济)士庶歌舞於道﹐军人利用军中旧曲填唱新词,欢庆胜利,遂有“秦王破阵”之曲流传于世,后编入乐府。贞观初(627),唐太宗诏魏徵等增撰歌词7首,吕才协律度曲,订为《秦王破阵乐》。贞观七年﹐李世民亲制《破阵舞图》,对舞蹈进行加工: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首尾回互,往来刺击,以像战阵之形。舞凡三变,每变为四阵,计十二阵,与歌节相应。令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一说128)人﹐披甲持戟﹐执纛演习﹐定名为“七德之舞”。凡宴三品以上的官员及“蛮夷酋长”,于玄武门外奏之。擂大鼓,声震百里,气壮山河。后用马军2000人,引队入场,尤为壮观。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第一年——贞观元年(627年)正月初三,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这是此曲第一次在这样庄严、隆重的场合中演奏。贞观七年,李世民绘制了《破阵乐图》,令音乐家、太常丞吕才加工编制了音乐,令李百药、虞世南、储亮、魏徵等制歌词,并命吕才依照舞图排练,遂成后世流传之《破阵乐》。《破阵乐》从初唐到晚唐,一直流传了近30阵乐》随着唐朝的声势唐太宗李世民的威名扬名国外。

    在后世,《秦王破阵乐》在中国已经失传,但是日本还通过遣唐使时期的相应交流,在后世时期保留了当年的相应乐谱。

    张嘉师的青玉灵书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资料,但是张嘉师不得不认为一点,那就是秦王破阵乐还真的不适合作为军乐队的演奏歌曲,先不说这一首乐曲更加倾向宫廷战舞曲,在人数编制方面,其相应的舞蹈人员也是一个问题。

    而更加重要的是,很多在秦王破阵乐上面使用的乐器,因为体积问题,还真的无法作为军乐队的常用配置。

    毕竟若是在战时依旧让麾下的军乐队随军行动之时,依旧携带很多臃肿而体质庞大的乐器来作为演奏乐器,张嘉师自己都不会做这样的考虑。

    所以张嘉师希望能够做出一些容易携带的小型吹管乐器,来发展出大秦帝国的军乐队体系。

    张嘉师知道一点,若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话,那么大秦帝国想要普及自己的军歌,那么也不是一个太困难的事情。

    张嘉师知道,在眼下大秦帝国的军队已经有了自己的军歌雏形,那就是著名的《秦风?无衣》就是眼下大秦帝**方人口颂唱的著名歌曲: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