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如何奏报

骑小猪兜兜风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知否之护姐狂魔最新章节!

    盛长桢坐镇州衙第二天,包大回来了,还带着一个被五花大绑之人。

    这人自然就是李鉴派出的信使。

    那信使并没有盛长桢想得那么聪明,不仅走官道直奔汴京,沿途还大咧咧地在驿馆歇脚。

    包大没有吹牛,他一路上不眠不休,快马加鞭,只追了这信使不到一天,还未出禹州境内,就在一处驿馆中追到了他。

    那信使当时正在驿馆中喝酒吃肉,不亦乐乎呢。

    包大也不跟他废话,直接就动了手。凭包大的武艺,三两下就拿下了信使,将他绑了起来。

    不管驿馆中其余人惊诧的眼神,包大径直带着信使离开,快马加鞭往禹州城回返。

    包大一回来,就把信使押到了州衙,向盛长桢呈上信使随身所带的书信。

    盛长桢这些天处理纷繁复杂的州衙事务,可以说是忙得头昏眼花。但盛长桢一听包大擒了信使回来,立马抛下手头的工作,召见包大。

    盛长桢接过包大递来的书信一看,果然,不出盛长桢所料。

    李鉴在信中向工部左侍郎商冶通报了禹州的情况,并嘱咐商冶立刻采取行动,弹劾赵宗全和盛长桢。

    而且要抓住赵宗全擅动刀兵、威凌州衙、欺侮上官,狠狠地参他一本。

    盛长桢看完信中内容,不由地冷笑。

    李鉴这纯属是临死前的最后反扑,损人不利己,只为了在坠落深渊之前,把盛长桢和赵宗全也一同拉下去。

    他这样做,掩盖不了李鉴一伙人荼毒百姓的事实,也挽救不了李鉴必死的命运,但却的的确确能够整得赵宗全和盛长桢灰头土脸。

    李鉴不愧是老于官场之事的老狐狸,一出手就抓住了赵宗全和盛长桢行事中的漏点,那就是先斩后奏。

    虽有大义,却无朝廷之命。

    虽然赵宗全此时已经掌控了禹州的局面,但这是在朝廷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向朝廷解释清楚此事,赵宗全必然要被降罪,盛长桢也难以幸免。

    所以李鉴才会撺掇商冶恶人先告状,抢先一步给赵宗全和盛长桢定下罪名,泼他们一身脏水。

    幸好,有郑昌这个猪队友,提醒了盛长桢。包大也得力,擒下了信使,这封信最终没有被送到商冶手里。

    这也就给了盛长桢和赵宗全缓冲的时间。

    赵宗全此时听说包大回来,也赶到了县衙之中。

    他看了包大缴获的书信,背后冒出一阵冷汗。

    一旦此信中的计策落到实处,那他赵宗全说不定就要被治个僭越之罪。

    好在此信被截住了。

    赵宗全暗松一口气,看向沉稳讷言的包大,眼中满是赞赏。

    赵宗全对盛长桢道:“长桢,还好你手下的家将得力啊!”

    包大立了功,盛长桢自然是与有荣焉,但他脸上保持平静,躬身肃声道:

    “伯父,如今李鉴所送的书信已经到手,我们也少了一桩隐忧。但禹州之事到底如何向朝廷奏报,还得伯父大人拿个主意才行。”

    听了盛长桢所言,赵宗全犯了难,原本的喜悦也被冲散。

    他先斩后奏拿下李鉴等人,看起来英雄盖世,豪气冲天,其实是因为被顾廷烨搅局,使他陷入骑虎难下的局面,不得不发作。

    因此,他根本没有考虑好该如何向朝廷奏报此事。

    赵宗全低头思索着,在堂内来回踱步。不经意抬头间,忽然瞥见了身旁肃立的盛长桢。

    赵宗全紧蹙的眉头立马舒展开来,笑容和蔼地看向盛长桢:“长桢,此事还得托付于你啊!”

    盛长桢一脸懵,你赵大人才是禹州现在的老大,怎么又扯到我头上来了?

    “伯父,长桢……”

    赵宗全摆摆手,打断了盛长桢想要说出口的话,笑眯眯道:

    “长桢,你就莫要推辞了,前番我让你暂理州务,你也觉得自己不行。但是这几天的情形大家都看在眼里,你干得很不错嘛!

    事实证明,我的眼光没错,你只是缺了一点点自信而已。我相信,奏报一事你也定能办得妥妥当当。”

    赵宗全直勾勾地看向盛长桢,眼里满是恳切:“长桢,你就莫再推辞了,就当帮伯父一个忙可好?”

    赵宗全这也是没法了,在盛长桢面前放下了长辈的架子。实在是奏报一事关系重大,关乎着他在禹州所作所为的正当性。

    打倒李鉴等人容易,难的是此事如何收尾。

    同样一件事,谁来说,怎么说,给听者的感官是大不相同,最终得到的结果必然也是大相径庭。

    矿山案,李鉴想抢先说一说,被盛长桢派人给拦了。接下来,就看赵宗全和盛长桢如何说。

    赵宗全身为禹州团练使,利益相关,无论怎么说都有为自己辩解的嫌疑。

    盛长桢就不一样了,他是翰林修撰,来禹州不过是观政,完全可以说是路过。

    虽然他实际上在矿山案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别人不知道啊。就连赵宗全,也不是完全清楚盛长桢在背后起的作用。

    由盛长桢上书朝廷,那就是以旁观者的姿态来评述禹州之事的始末,可信度自然要增三分。

    而且盛长桢翰林出身,是赵宗全身边能找到的最硬的笔杆子,赵宗全也只能仰仗于他。

    读书人嘛,大家都懂,巧言善辩,舌灿莲花,能把死人说活,活人说死。

    矿山案之事,李鉴等人之罪毋庸置疑。赵宗全行事过程中,到底有没有罪,那就值得商榷了。

    这其中,能做的文章可太多了。

    赵宗全指望的,就是靠着盛长桢的笔头工夫,写出一份滴水不漏的奏报来,能让他在此事中受到的影响降到最小。

    不求有功,至少也要无过吧。

    赵宗全言辞恳切地劝说着盛长桢,搞得盛长桢倒有些不好意思了。

    毕竟矿山案的揭露,他盛长桢才是真正的发轫者。

    赵宗全其实是被盛长桢暗地里使了手段,才卷入其中。

    当然,在赵宗全看来,他之所以卷入此事,完全是顾廷烨一时冲动,与盛长桢无干。

    在他眼里,盛长桢一路上出谋划策,任劳任怨,为他摆平了许多障碍,称得上是他赵某人五好贤侄。

    但盛长桢自己心里对赵宗全还是有一点愧疚的,如今他都求到面前了,盛长桢自然不能视而不见。

    “伯父勿忧,此事长桢应下了。”

    盛长桢此时已经想好了对策。

    从结果来看,赵宗全终究是惩治了贪官,解救了百姓,绝对称得上是大快人心的义举。

    虽然在过程中,赵宗全有越权之嫌,但只要紧紧扣住仁义二字来大做文章,就不难为他脱罪。

    “太好了!”

    赵宗全听盛长桢应下撰写奏报一事,顿时喜上眉梢。

    他兴奋得一只手握住盛长桢的手,一只手猛拍盛长桢的后背:“长桢你真是禹州百姓的大贵人,更是我赵宗全的及时雨啊!”

    “呵呵呵呵,伯父谬赞了。”

    盛长桢咧着嘴,干笑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