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伐明最新章节!
除了中书府、枢密府、监察府这三大府之外,大将军府之下还有军情司、廉政司、反贪司、宣传司四司,以及警卫、秘书二处。
其中军情司负责打探情报、策反敌将、防患未然、刺探可能威胁刘宣,危害政权的行为和言论。对于没有官职的士绅,他们有抓捕审讯的权利,对于有官职的官员,军情司只有调查、抓捕之权,并没有审讯定罪的权利。
军情司算是刚刚组建的单位,还没有任命司长。刘宣也准备暂时考察考察下面的官员,看谁有这个能力担任这个紧要的职务。
廉政司负责定期核查官员的财产。按照刘宣本人的规定,在官员上任之前、必须登记自己的财产,以备廉政司随时核查。只要出现了巨额的不明财物,就必须停职接受廉政司官员的调查。
廉政司司长的职务刘宣任命了周建担任,周建本人颇通算术,有一定的审计能力。在后勤司副司长的职位上表现的兢兢业业,这一次被刘宣重用担任了这个权力很大的职务。
反贪司职权不如廉政司大,只查处贪污、渎职这两种罪行。反贪司下设探目,在各地调查官员的官声,只要官声不佳的官员,就会被反贪司盯上查处。但是反贪司也只有调查的权利,处置官员的权利还在中书省。
反贪司的司长刘宣任命了王公厚,此人为这次科举的状元。早年间混迹在小吏之中,也是一个野心勃勃之人。这一次刘宣举办科举。此人不甘寂寞前来参加,因为学识广博,所以考了高分拿到了头名。
虽然刘宣不了解这个人。但是仍然将他任命为反贪司司长。
在这次南征战役中,因为官绅的蛊惑,刘宣大军被不知内情的百姓敌视。在攻打曲沃城时损伤不小,先后损失了六百精兵,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刘宣建立了宣传司,专门向底层的百姓宣传义军。
宣传司下设若干宣讲员。专门编写各种民谣、评话、戏文。里面还暗中招收了一些说书人、戏班子、游方郎中、青楼歌妓暗中散布谣言、宣传政策。
宣传司司长刘宣任命了额投降的安邑知县杜建忠,此人算是少见的投降文官,虽然有些怕死。但是还算是有些才干,被刘宣任命为宣传司司长。此外这次科举考了好成绩的宋义德被任命为宣传司副司长。
警卫处处长由刘宣亲兵营营官王双喜担任,官职为正六品。秘书处处长刘宣挑选了程皓担任,程皓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天子近臣。也是因为其文采斐然,得到了刘宣的看中。毕竟刘宣每日下达几十条诏令,也确实需要一个文采出众的秘书郎。
此外军中主力七个旅,中军四个营,地方二十个守备营也一并纳入官职中。军中队官为正九品官员、副队官为从九品。待遇与文官齐平。
哨长为八品武官,副哨长、哨军法官为从八品。营官位六品武官,副营官、营军法官为正七品。旅长为正四品武官、副旅长、旅军法官为正五品官员。武官的待遇也与文臣相同。不过军中武官违法反击不归中书府管辖,而是由枢密府军法处惩处。
此外。什长虽然不是官员,但是待遇等同于一等吏员。
军中的士卒。主力野战军士卒每月下发饷银一两。饷银不由上官发放,而是由银号司直接发放在士卒手中。如果谁敢贪污漂没,可以直接去廉政、反贪二司揭发告状。
守备营的士卒待遇就差一些,他们与练兵司的新兵一样,每年的饷银只有四两。此外还要参加地方上的屯田,职能上只能算作民兵。
另外因为刘宣连续查抄了四家藩王,没收的良田超过百万亩。这百万亩良田,除了分给贫苦百姓、伤残士兵一部分外,剩下的八十万亩都被刘宣定为了军屯。
这八十万亩良田,这一次也全部分给了底层的士兵。每一个没有分过田守备营的士兵,这次也能分到十亩良田。而主力军中的士卒,能分到的良田为二十亩。
按照刘宣的治下,主力军士卒分到的这二十亩田地,也享受免税田待遇。而守备营士卒的这十亩田地,就没有这个优惠了。
在刘宣的大力支持下,军中的官制迅速的制定出来。
按照这个官制,他的治下,共有三品官员三人,从三品官员四人。四品官员十二人,从四品官员四人。五品官员二十余人,从五品官员三十人。六品以下的官员八百余人。
按照现在这种官俸,再加上他麾下的几万大军,刘宣每年都需要支付一百六十万两官俸。
而现在刘宣查抄了四家藩王,还抄家灭族了无数士绅,总共积攒下四百万两白银。所以暂时他并不会太过缺乏饷银,即便稍微大手大脚一些,刘宣也能坚持两年时间。
整个刘宣治下,整个五府四十九县共有良田两千八百万亩。其中水田一千九百万亩,旱田九百万亩。
这两千八百万亩的农田中,免税田不足百万亩。按照刘宣制定的收税标准,每亩水田每年的税银为一分二钱,或是二十斤粮食。每亩旱田收税为四钱白银,或是七斤粮食。
如果遇上了灾年,还可以酌情减免,要事颗粒无收,那么不仅不能收税,官府还要负责赈济灾民。
这样算下来,仅仅田税一项,正常年月,刘宣每年就能收取二百六十万两白银。再加上他攻克了安邑、解州,占领了河东的盐池,每年贩卖私盐也能刮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如果算上盐铁税、茶税、矿税、商税等各种杂税。虽然仅仅占据了半个山西,刘宣这个将军府每年最少收入四百五十万两白银。
虽然因为刘宣宣布废除徭役,导致政府的开支大大上升。但是按照他现在的家底,短时间之内还能继续扩编几万大军。
即便崇祯年间北方连年干旱,每年的粮食最少减产三分,但是只要地方上能够稳定下来,收取的赋税就足够刘宣大规模扩军。(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