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金玉仙缘最新章节!
相对于一些历史进程有重要影响的“前世”来自于“天界”人,绝大部分人则都来自于“地界”,或者说来自于“幽冥界”,这绝大部分的人一般都被称之为芸芸众生,这芸芸众生来到干什么呢?概括而言就是“因果”二字,“因果”二字简单而言,就是说由于“前世”的原因,结果今生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但是这个“前世”是广义的、具有上溯性的,不仅仅是在“幽冥界”的因素,也可能是在进入“幽冥界”之前在上一轮,甚至于上几轮做人生或做其它生灵的缘故。按照佛教(也包括道教)的说法,“地界”的神明都是些明辨是非、公正无私、明察秋毫、工作效率很高的神明(不过在《西游记》书中还是出现了“开后门”的地界神明酆都掌案判官崔珪,私下里为唐太宗添了二十年阳寿,其上司也没有明察秋毫地发现),如某一人的“前世”在上一轮,甚至于上几轮做人生或做其它生灵时,行善事或作恶行,那么在“今生”就会有程度相当的“善报”或“恶报”(也称“报应”、“果报”、“显报”)。而“地界”神明职司的就是把这些芸芸众生在“前世”的上一轮,甚至于上几轮做为人或其它生灵时的“善行”或“恶行”,以及其它一些需要受到“显报”的灵魂,发配到人间“转世”成为人,以受显报。对于一些恶行特别严重的,则贬到牲畜类,动物类的生灵中轮回,受役使、屠宰之报。同时再给这些来到世间的人一个领悟“四谛”,祛除“六贼”,接受考验,“悟彻菩提”,“证得佛果”,“涅槃成神”的机会(当然绝大多数人是不会把握或者说是把握不了这个机会的)。除此之外,有一些人因“前世”“善行”卓著,而在地界为官(多为历代一些忠臣良将、义士、善士、贞妇列女、传说人物、地域性名人等等);还有一些人因“前世”“恶行”昭彰,被永世关押在十八层地狱里承受恶报。
关于十八层地狱,《西游记》一书中也有形象的描写,在《西游记》第十回《二将军宫门镇鬼唐太宗地府还魂》里,判官就对唐太宗介绍十八层地狱里的情况,“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寂寂寥寥,烦烦恼恼,尽皆是生前作下千般业,死后通来受罪名。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哭啼啼,凄凄惨惨,只因不忠不孝伤天理,佛口蛇心堕此门。磨捱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抹嘴咨牙,乃是瞒心昧己不公道,巧语花言暗损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垢面蓬头,愁眉皱眼,都是大斗小秤欺痴蠢,致使灾屯累自身。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悲切切,皆因欺良善,藏头缩颈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折臂断筋,也只为谋财害命,宰畜屠生,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下翻身。一个个紧缚牢栓,绳缠索绑,差些赤发鬼、黑脸鬼,长枪短剑;牛头鬼、马面鬼,铁简铜锤。只打得皱眉苦面血淋淋,叫地叫天无救应。正是人生却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人界”做为苦界,无论是普通人的芸芸众生,还是一些被称为从“天界”来人间“度劫”的大神明,都要承受很多苦难,但大神明最终是要做一些“救世”或“济世”之类的大举措,成就一番大事业才会离开“尘世”的。而普通的芸芸众生来到这个丑陋的“红尘”世界,则是要在承受这个痛苦的人生过程中,接受考验。
接受考验主要为两个内容,一是领悟“四谛”,祛除“六贼”对心智的干扰;二是心灵上进入“菩提”境界,“悟彻菩提”。经过考验后,证得佛果,涅槃成神。依据“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汉传大乘佛教理念,只要能经受考验,祛除“六贼”、“悟彻菩提”,人人都可以证得佛果,涅槃成为佛陀的。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要在心中祛除“六贼”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修行成为佛陀,实际上很不容易。在《西游记》一书中,对唐僧的说法是“修行了十世的好人”,具体怎样的修行十世,书中没细说,我们也无从得知。但书中说到唐僧的“前世”(最近的一世)是佛祖如来的第二个徒弟名为金蝉子。我们知道,佛祖如来的弟子一般都为罗汉,唐僧修行了十世才是个罗汉级别的神明,可见其难度。而且后来因不听说法,轻慢大(佛)教,真灵被贬,转生东土。在取经途中历尽千辛万苦,多次被绳捆索绑;多次生死考验才成为佛陀。其修行之难可见一斑。
由于绝大多数芸芸众生无法祛除“六贼”,所以从佛教的观点来说,这些人都是愚昧的、无知的,也无法进入“菩提”境界。要“悟彻菩提”证得佛果。更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也就不能进入“天界”。其“前世、今世、来世”只能在“人界”和“地界”里轮回(德行好的也有可能在“地界”里混个一官半职,或者要经过多次轮回才能证得佛果),故绝大多数芸芸众生是不会有“三三行”的,顶多也就算得上“二三行”。
佛教的人生观理论,对于解释社会现象、人生理念,使人们的心灵求得平衡方面则有其独到之处,例如若某个“坏人”,为害社会但又活得很长久,以佛教的人生观理论,就可以解释其“今生”在人间大肆造孽的缘故,是因为这个人死后要下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的。想像这个坏人来生要下“地狱”,那么于好人而言,心灵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慰籍。若某个“好人”,对社会和他人做了很多有益的好事,但很早就夭亡了,以佛教的人生观理论,就可以解释其“今生”的红尘孽源已满,功德已成,去“西天极乐世界”或者去“地界”当某某神明去了等等。这样我们也就不会为这个“好人”感到惋惜,因为人家脱离了“红尘”苦难,去了更美好的世界。这种说法,在《西游记》一书中也有相应的体现,例如在第九十七回《金酬外护遭魔毒圣显幽魂救本原》中,铜台府地灵县乐善好施的寇洪,寇员外被强盗“撩阴一脚”踢死。按照人间的善恶理论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但是按照书中地藏王菩萨有关“寇洪阳寿,止该卦数,命终不染床席,弃世而来”的说法,而且寇洪又被地藏王菩萨收录为“掌善缘簿子的案长”这一地界官吏的结果来看,则又是令人欣慰的(不过最后寇洪还是以能还阳而喜的)。
佛教的人生观理论中,还有一个超度亡魂的说法,如某个人活着的时候没积什么功德,或者说做尽了坏事等因素,死了被下在“地狱”中受罪或在牲畜类中轮回等等。而他在世间的后代、亲属等等都皈依了佛门;或者说他的后代、亲属因他活着的时候在“世间”做了一些坏事,而受到一些所谓的“因果报应”等因素,他的后代、亲属为了救拔他出“地狱”,或者说是摆脱因他的恶孽而受到的一些“因果报应”等等,要做“法事”(道教也有类似的禳解之术,称为“醮事”。因宗教用语互用,道教或佛教的禳解之术也都有“法事”和“醮事”的称谓)来禳解,以救拔(实际上是指做“法事”的和尚或“醮事”的道士有通达“阴曹地府”的能力和影响,将事主的善意告知给“阴曹地府”的官员,然后“阴曹地府”的官员将这些下在“地狱”中受罪或在牲畜类中轮回的魂灵暂缓其“果报”,发配他到好人家投生,给他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亡魂。无论是做“法事”还是做“醮事”。于事主而言,都是要花费一定钱粮的。有的甚至于向寺庙布施大量钱财。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带有迷信色彩的宗教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圈钱的方式而已。因为无论是佛门或者是道门,其宗教理念再超凡脱俗,其弟子们毕竟还是摆脱不了吃饭、穿衣这类俗务的。
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佛教也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如称父子是缘,夫妻是缘,前世有债,今生有缘,不是索债,就是还债等等。佛教的这些人生观理论,正是由于其“三三行”、“因果”说、“报应”论等等这些庞大和繁杂的学说,在解释社会现象、人生理念的独到之处,从而使其在平民阶层有着广泛而久远的影响。
佛教中所说“天界”,是佛教信徒们今生为之苦修,以求来世居住在那里的无生无灭的圣境。佛教的“天界”起初为“西天极乐世界”,后来在和道教为争夺信徒而跨越千年的斗争和发展中,其天界也扩延为整个周天,但“西天极乐世界”仍为其“天界”的中心体系,中枢系统。证得佛果,涅槃成神来到“天界”中的“西天极乐世界”这里才算“三三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