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我的大青山最新章节!
距韩涛参加县里的大会半个月后,松江农场大青山林业分厂在清河屯大青山有限公司大院内正式成立。县里对韩涛成立的林业分厂也很重视,毕竟是为了保护大青山,所以县里林业局派下了两个办事人员,并且常驻在清河屯。
韩涛带着人把两位办事人员的食宿问题安顿好之后,只见一辆大解放开进清河屯,在大街上疯玩的丫头小子们跑过去一看,立刻就高兴的又蹦又跳,疯了一般:“涛叔没骗咱们,送电的来了!”
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解放大卡车上跳下几名电工,个个腰系又宽又长的牛皮腰带,皮腰带上有一个像手枪套一样的工具袋,里面装着钳子、板子、螺丝刀之类的工具。这身装束就像战场上威武不屈的战士,用一个字形容——帅。
要说这个年代的电工可了不得,人称电老虎,腰里挎着工具袋,走在路上挺胸抬头,雄赳赳,气昂昂,比乡长都威风。
清河屯的乡亲听到是接电的来了,顿时大喜,没多大一会就都呼啦围上去,韩涛十多天前就去了乡里找陈书记,之后又带着大队书记刘明利去了两三趟供电所,所以大伙早就盼着这天呢。
刘明利和已经走到生产队大院的韩涛迎了上去,之后刘明利挨个和供电所的同志握手:“感谢你们啊,我们清河屯摸黑摸了这么多年,今天总算把你们盼来啦——”
供电所的同志想不到清河屯的乡亲都这么热情,连连客气:“乡亲们不用麻烦,哪位是大队书记,通知一下,叫各家都准备一个电线杆,四五米就成。然后每家派个人,把瓷瓶,电线啥的都拿回去。对了,你们屯子合计好多少家安一块电表了吗?”
“咋地同志,这安电表还有啥说法吗?”
“对呀,不是一户一块吗?”
见村民七嘴八舌的问着,大队书记刘明利喊道:“都瞎吵吵个啥,听人家供电所的同志说完。”
“大家听我说,这安电表每个村的情况都不一样,因为一块电表需要不少钱,所以大多数的村是根本不安装分户电表,各家随便用电统一收费,就是每家按照人头收取一样的费用,但要求各家安装灯泡不能超过25度,执行统一的用电标准。
还有一些比较富裕的村屯是十户安装一个电表,大家互相监督用电,费用平均分摊,但是每户需要交块10块钱的费用,一块电表80块钱,剩下的是零件钱。”供电所的同志知道很多村屯没有通过电,所以对安装分户电表不了解,这年头大家伙手头都不富裕,但是安装电表的价格是比较高的,所以大多数村屯的老百姓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一块电表的价格相当于好几年的电灯耗电费用,所以他们不厌其烦的解释着。
韩涛看了看刘明利,笑着说道:“我看咱们就一步到位的了,免得左邻右舍的因为个电费闹口角,就一户一块表,这钱公司先垫上。”
“那不行,一户两户的不显多,咱们屯子一百多户了,这么多钱不能让公司垫。”刘明利摇摇头,冲着人群说道:“情况大家伙都知道了,商量商量到底怎么个安法?”
车老板子与身边的人交流了一下,之后喊道:“就按小涛说的来吧,这几个月上山采野菜,家家都没少赚钱,反正也就百十块钱,我看就一户一表省事。”
“对,一户一表,省着到时候谁家用的多了,谁家用的少了的,麻烦!”香菱嫂跟身边的姐妹们商量了一下,带边她们那十几户也表了态。
“好家伙,百十块钱说拿就拿,你们屯子还真富裕。”供电所的几位同志被这场面弄蒙已,一个个心里纳闷:听说大青山这边的几个村屯都是穷山沟子,还以为清河屯通上电能有一半人家点电灯就不错了呢,敢情人家有钱啊!别说点点灯了,就连八十块钱一块的电表都嚷嚷着一家一块。
“好,那就这么定了。现在各家把东西带上,回去准备电线杆子和钱。”大队书记刘明利一吆喝,村民就排着开始领东西,一家一个大电表,一个保险盒,是一个白瓷小方盒,下面带着俩合叶,拉开就断电,推上就接通电源。
另外就是两个大瓷葫,下面带着铁尖,还有螺丝口,可以拧到木杆里面,还有几个细长的塑料管,是电线穿墙的时候用的,套在电线外面,起保护作用。
等大家伙都快领完的时候,韩涛突然想起了什么,紧忙喊道:“还有个事,谁家要是有多余的电线杆子就送到大队来,我打算从村口到养殖基地这段都通了电,而且每隔一二百米就安一个灯,这样晚上走路就省着摸黑了,电费算公司的。”
“谢谢涛叔,这回好了,晚上也能出去玩了。”
“好,还是小涛讲究!”大家伙一听主街也按电灯,顿时一阵欢呼,尤其是岁数大的和小孩们。
等分完东西,供电所的同志就分成两伙,一伙到各家各户扯电线,安装电表和保险盒。另外一伙则到生产队和大青山有限公司安装变压器。
因为考虑到今后公司用电量比较大,所以韩涛特意申请的,单独在公司大院单独安装了一个变压器。韩涛一声令下,刘国威领着几个棒小伙,用绳子把变压器分别抬到生产队院里和大青山股份公司的大院,然后就带人抡起大镐,刨坑下杆子。
见这边人手已经够用,韩涛拉着罗伟就直奔刘明利家,进屋就喊:“刘叔,你快去找老板儿叔套车上公社,我和罗伟先走。”
“这都等着接电呢,上公社干啥?”刘叔有点跟不上韩涛的思路,不解的问道。
韩涛道:“还能干啥,买电灯泡啊,不然电接通了,照样不是没亮。”
刘明利一听,也是一拍大腿:“对呀,我咋把这茬忘了。麻溜的,那啥,我去找车老板子,你去问问电业局的同志,看看都需要啥。”
韩涛带着罗在几位电工同志那转了一圈,最后拉了一个单子:木台、灯头、灯泡这三样,基本上是每户俩,厨房一个,屋里一个,如果是老少间或者东西屋的就三个。链接灯头的灯线每户也得十米八米的,还有就是街上电灯需要买几个铁灯罩。
等韩涛和罗伟这边完事了,刘明利和车老板子也出发了,车老板子一甩大鞭子,马车轰隆隆驶出清河屯。
等到了通江的大供销社,韩涛和罗伟俩人进到里面,把单子一递,售货员就傻眼了,半天才说:“这么多,咱们先把帐算了,把票开了,然后直接上仓库提货就行了。”
一阵忙活,等这边算好账付了钱,车老板子和刘明利也到了,之后供销社的仓库保管员打开库门,一箱一箱往外搬,期间售货员还询问:“我说同志,灯泡都要多大的?”
“当然是越亮越好,你们这最大是多少度的?”车老板子问。
“最大就是二百度的。”售货员拿过来一个大灯泡子,跟小葫芦差不多,车老板子一见就稀罕得不得了:“就来这个。”
刘明利连忙把他扒拉到一边,二百度大灯泡,五个小时就一度电,那纯粹是浪费,要两个留着大队开会得时候用就得了。
于是再和韩涛商量之后,一致决定一家两个25度的,但是车老板子一个劲叭嗒嘴:“不能都要25度的,咱现在不差钱,屋里咋也要用个大点的吧。”
韩涛一听有道理,刘明利也觉得应该买点大的,反正是一户一表,于是就又给每家买了一个40度的,等所东西都齐了,大家开始往车上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