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珠峰

赤杏子 / 著投票加入书签

八一中文网 www.81txt.net,最快更新赤杏子文集最新章节!

    按照预定行程,我们依然要往西去——去朝觐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

    出拉萨重上318国道,顺着水量小了许多的雅鲁藏布江西行,夹山依旧无树少草,却有烈日高照,却有劲风长拂,偶有一片云朵飘过,为山罩上一丝阴凉,却使山体变得益发沧桑。谷畔偶尔看到一处绿洲,便必有一脉雪山融水流下山来,也便必有几户人家生息于斯。趁着车速不快,我打开手机记事本写道——

    水是山的眼泪,山为自己的荒芜而哭泣吗?雪山是高原的

    储水罐,整个夏季,少雨的高原都在期盼着雪山的融水来滋润、

    来浇灌;如果水源充足,西藏不仅仅是世界风景最美的地方,也

    一定是世界上树草最为丰茂的地方。如果因水而草丰,辽阔的西

    藏该有多大的载蓄量啊,兴许养殖的牛羊全国人民也享之不尽。

    可是,上苍造物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硬是在藏、疆以西高高耸立起喜马拉雅山来,牢牢锻造出珠穆朗玛峰来,生生地阻挡着印度洋的水汽过不来世界屋脊,去不了南疆大地。因为缺水、无水,沙漠化、石漠化在不断扩充地盘,生命禁区也在不断扩展范围。人虽不能改变自然法则,却可以忍耐大自然带来的困苦,生存的艰辛未能让祖祖辈辈的藏人改变栖息之地,却使藏民族愈加坚忍不拔,却使雪域高原愈加惊艳于世。

    去珠峰的路又是遥遥千里,经曲水过日喀则,再经拉孜上定日,一路的地形地貌、自然景观都与藏东深切的峡谷、茂密的森林以及浩荡的江河大相径庭,也与山南田园风光的舒缓、神山圣湖的神秘、历史遗迹的密集截然不同。无有差别的是阔野天成的雄浑与苍茫,是藏地不朽的精神信仰,是高原浓郁的民族风情。出曲水直至拉孜,地势一直开阔平坦,公路无有盘山桓岭的大起大落,河流无有浪汹涛涌的恣意咆哮,而随视角变化的是天地更加辽阔,景致更加浩大,以致于很难对沧桑如画的视界作以整体把握,很难用什么词汇来对一个具体的景象作以细致描绘。

    日喀则,藏语意为“土地肥美的庄园”如今,它已不是一座庄园,而是具有浓郁现代化氛围的西藏第二大城市。入城的东大门雅致而大气,新修的南北向主干道很是宽阔,城市的楼房建筑之高、设计之美堪超拉萨,而城市的各个角落还有着高耸的脚手架,几条旧街道也在进行着翻修。

    日喀则的兴起,缘于一世达赖喇嘛根敦珠巴在这里主持兴建的扎什伦布寺(佛教格鲁派寺院)。后来,历经格鲁派佛教的发展与地方政权的更迭,1642年,达赖喇嘛移居于以拉萨为中心的前藏,而日喀则作为后藏的政教中心,扎什伦布寺从此成为班禅的驻锡之地。500多年来,扎寺通过不断的扩建,占地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房屋达3600间。站在寺院门外,看看那沿山蜿蜒的宫墙和依次递接的殿宇,不用去看寺内的三层(一层为粮食,二层为珠宝,三层为佛经)金灵塔,不用去看据说是世界上最大(高26。2米)的弥勒铜佛座像,不用去看用珍珠、玉石装饰的历世班禅灵塔,我就已经沉浸在了一种隔世的时空所带来的纵深历史感里

    过日喀则,穿越整个拉孜,辽阔的视界里,天空是一种苍茫的湛蓝,太阳像童话里的王子高悬于空中,光秃的远山似一幅幅黑白照片,无序地向天边的白云层叠而去;近前田野上的青稞,成熟期晚于藏东,尚是一派青绿;河水虽不丰沛,却清澈地蜿蜒于平阔的谷野,易于汲取灌溉。河谷二面的山峦仍是连绵不断却圆润缓坦,树虽是没有,但有细草生长,草不丰厚,却面积广大而宜牧。良田千顷,牧场处处。毋庸置疑,拉孜是西藏地区少有的农牧业生产发达地区,历史上它亦必是为历代班禅稳固后藏政权提供物质保障的重地。

    薄暮时分,我们进入定日县城,城南正在兴建着一栋栋三、五层的楼房,新修的道路非常平坦,却不见人影,也没有路灯。前行至旧街深处,店面大都关闭,街上行人廖廖,灯光昏暗。我好奇地索性见一个人数一个数,直至数至县府招待所,总计才数了33人。承包招待所的是渐江籍女老板,她很惊喜地迎接着我们的到来,一边安顿我们食宿一边说,去珠峰的人只要能在8公里外的白坝乡找得着住处,一般都不会拐进县城来,所以夜晚的县城还抵不上白坝热闹。

    经过入藏数日的高海拔演练,高反似乎对我们不再有什么威胁,定日县城海拔高达4300米,我们却个个都能得以安睡。

    为了赶早排队接受边防检查(定日是我国西部边境县,南与尼泊尔接壤),凌晨5时半,我们便起床出发,返至白坝鲁鲁边境检查站,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等待验证,我们终于通过了边检。

    揣着一腔仰止地球最高峰的兴奋“巡洋舰”开始在群山中爬升,我们在车内仿佛有一种向天上去的感觉当来到海拔5400米的遮古拉山口时,我们被正前方一字儿排开的座座雄峰惊呆了——其实,那峰尚在百里开外呢,但带给我们的却是犹如近在眼前的排山倒海之势,相连的峰体披挂的浓淡不匀的白雾,又恰似山的海洋腾起的巨大浪花,飞溅在茫的“海”天之间而峰腰之上,满是银装素裹,金字塔一样兀起的峰尖,时而直抵云开处的湛蓝天空,时而又隐藏于缥缈的祥云里,给人以圣洁、端庄、神秘之感。因为群峰过于高大,所以感到近在眼前;又因为群峰过于浩瀚,所以成了山的海洋。这样的景象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我敢说,在整个地球上,再也没有第二个能够同时看到4座海拔8000米级雪峰(珠峰8844米,世界第一;洛子峰8516米,世界第四;马卡鲁峰8463米,世界第五;卓奥友峰8201米,世界第六)的地方了——遮古拉山口,你是世界之唯一啊!

    我们的运气实在是好,去珠峰的油路刚铺好开通我们就来了。否则,一上一下遮古拉山,绝非这样轻而易举。这是一段让人头晕目眩的“螺旋”路,它虽然没有川藏线上的“七十二拐”险峻,但40公里的盘山公路却有120处拐弯,可谓是百转千回,曲折绕肠。从高处往下看,黑色的油路像五线谱一样,贴在寸草不生的深灰色山体上。我佩服的是筑路者的智慧,为了避免公路太陡易致危险,他们在苍茫的山体上加大回头线的密度,增大公路的宽度,谱写出了感人的通往地球之巅的进行曲。

    据说过去的“搓衣板”路,从定日去珠峰需要4个半小时,可现在我们2个多小时便到了珠峰大本营。珠峰营地却不似想象的那么漂亮,甚至极为简陋、寒碜。一排排紫黑色的帐篷,随意搭建在满是卵石的河滩上,整个营地不见一处永久式水泥钢筋建筑,而那些帐篷饭馆、帐篷旅店、帐篷商铺、帐篷邮局似乎随时都准备撤走,给人以超强的不稳定感。我们花20元购买了一壶永远也达不到沸点的开水,泡食过自带的方便面后,搭乘营地环保车再上行4公里去膜拜珠峰。

    或许海拔太高,也或许冰清玉洁的珠峰气场过于强大,以至于把夏日的太阳也吸附得没了锐气,阳光虽然明丽,却很柔和地照在绒布河谷夹山昨夜的落雪上。我背着相机,缓步登上观景台——这是一处用挖掘机、推土机将河滩的沙石推撵到一块而堆积起来的约有30米高、且顶部凸凹不平的台地,上面已见缝插针地或站或座着密密麻麻的人群,大家拿着相机、手机,仰望着飘逸在云朵里的雄伟珠峰,准备着随时神圣地按下快门我则掏出手机,先后拨通了父亲、夫人与儿子的电话——在世界最高处把最深的祝福送给我最爱的亲人,遥祝他们的身体像珠峰的空气那样健康,工作像珠峰的高度那样蒸蒸日上——这是在做宗教般的祝福,也是在做洗礼式的祈祷,那种发自肺腑的虔诚,此时此刻,表达得是那样充分而一览无余。

    讲完祝福的话语,寻一石块座下,沐浴着世界最高处的阳光,我也像众人一样,端着相机,仰视那一方绝世独立的冰的世界,等待着云朵飘移而过,期盼着一睹珠峰之巅的伟岸。我的身旁座着一群来自山东的游客,男的一律念着六字真言,祈祷着珠峰快快露出尊容;女的一齐呼着“云儿云儿快过去,珠峰珠峰快出来”的号令,祈求珠峰一显芳颜的愿往更加直白;而四围游客呢,则以各种方式祈盼云消峰见的喧哗此起彼伏,似乎要用他们的声浪、他们的吹气、他们的口哨甚至他们的歌唱,把那不够善解人意的云朵驱散可惜,珠峰之上的云原本来自珠峰,那云儿的飘移是不断延续而跟进的,刚刚将峰顶飘出冰山一角,相机快门按过三五下,便又有一片飘云遮住了一角冰峰我忽地有了一种幻觉,巍然屹立的珠峰好像是在一种动态的静止中,又似乎是在一种静止的动态中,它昂首天外却感到近在咫尺,它高耸入云却感到触手可及,它千姿百态却感到旷世永恒,它绚丽晶莹却感到幽眇莫测。因为高天通透得不可以再通透,因为珠峰高大得不可以再高大,看似近在咫尺的珠峰离我们的实际距离却在19公里之外,看似触手可及的峰巅与我们所处的位置实际海拔净高却在3400米之上。

    其实,与许多为看珠峰而在帐篷旅店一等数日的执着者相比,我们已是颇够幸运了。蓝天丽日之下,且不说珠峰外围之美尽收了眼底,即便峰顶罩着的云朵,也在不断地飘移中撩开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见到了也拍到了得之不易的珠峰雄姿,让我们完整地领略到了珠峰的巍峨、神奇与圣洁。

    珠峰地区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灿阳一片,随着一阵谷风掠过,大片云层迅速集结,瞬间便笼罩了整座珠峰。想想我们的到来真是佳期如梦,美丽的珠峰对我们的眷顾持续了2个多小时才隐遁于茫茫云海。它那地球之巅的雄姿,它那世界屋脊的尊颜,它那吸引世人的无穷魅力,仰止于此,我们倍感荣幸与骄傲。在它面前,我们西行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份艰辛、每一处险况、每一种不适,皆如沧海一粟,瞬间飘散在了绒布河谷的风中;而对西路上的种种体验,对世界高地的丝丝感悟,也在珠峰的脚下获得了新的启迪。

    人说,膜拜珠峰,须带一块离天最近却又深接地气的珠峰石回家——那是护佑平安健康的吉祥之石。可我记得当年在珠峰采集奥运圣火,就被指是对地球的不友好行为,而如果人人都带走一块珠峰石,那是不是一种破坏行为呢。纠结之中,我终究没能忍住自己而下到绒布河边——我要带一块吉祥的珠峰石回家——趁着珠峰保护组织还未有什么禁令。

    绒布河流着的是珠峰之液,水呈乳黄色,岸沙粗砺,卵石满河。我翻寻到了一块重约2公斤的五彩石,石的底部似打磨过一样平滑,捧在手上,正看如起伏的峰峦,反观则像厚重的高原,通体呈星状分布的红、黄、白、绿、黑五种色彩,却难以猜测它们有什么寓意。当然,我还不知道它有哪些金属元素含量,有什么宝贵的研究价值。但我知道,这是一块具有生命意蕴的石头,它经受过喜马拉雅山在冲撞、挤压中隆起的阵痛,经历过地球之巅冰雪的洗礼;它在世界最高河流诞生,有着世界的高度;它吸吮过珠峰的乳汁,是珠峰的一部分;它浸染着与天最近的日月之精华,便是更有着太阳的芳香与月亮的清幽。也许,在地壳未作巨变的几亿年前,它还与海洋相伴过,与鱼群相处过,与台风相亲过这么想着它丰富的底蕴,我便更有了带它回家的决心——不仅仅是作为吉祥之石,也不仅仅是为了一种不能忘却的纪念——置于案头,它是时光隧道的记忆,是世界高度的象征,是让人敬畏自然的无声提醒。